园区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园区经济对我省推动产业集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长期的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省园区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就。表现在:一是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园区提档升级;二是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管理机制逐步理顺;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我省园区经济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二是产业发展思路缺乏创新性,主导产业不突出,缺乏统一的全省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产业链体系较为薄弱;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做大做强园区产业 一是科学选择主导产业。以我省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为重点,着力在生物、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石油炼化及其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文化旅游等产业方面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争取做到园区主业突出。要制定产业准入标准,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把主导产业占产业园区全部产业的营业收入比重、年增长率作为产业园区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各园区要确实把招商引资作为重点工作,围绕园区的主导产业招大商、招强商。以产业来招商,用全产业链的招商理念统筹招商工作,瞄准几个朝阳产业,实施全产业链引入,实现产业打造一体化的统一。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以各类500强企业为目标,锁定重点地区、重点目标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 三是建立产业培育机制。各园区要根据主导产业,建立产业培育机制,每个产业要确定一个部门跟踪负责,整合部门之间资源,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建立重点产业“一产业一策”的产业培育政策体系,集中扶持培育主导产业,优先保证政策、资金、要素、服务等向主导产业倾斜。要借鉴省内外成功园区的做法,以鲜明的产业特色,精准的定位,着力打造园区主导产业。 二、积极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 建议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由省工信委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每个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3个。州(市)级产业园区,由当地政府确定各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每个园区主导产业不超过2个,并与省级园区建立起对应的配套联系,打造上下游的衔接支撑关系格局,大力支持只选择一个主导产业的专业园区加快发展。要根据各专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以主导产业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以链式招商为重点,着力招引一批与主导产业链相匹配或者产业链缺失环节的龙头型、基地型、膨胀型的高附加值核心项目,壮大企业群体,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关联、纵向产业链相互联系、横向服务链相互衔接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 三、高位统筹,整合资源 一是加强园区间的学习与交流。省内园区间要在州(市)之间建立学习交流机制,并积极借鉴省外先进园区的经验,有关部门、园区可每年选派干部到国内的先进园区考察、学习、挂职,甚至于园区干部可随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到国外园区跟踪学习。 二是加快实现园区服务平台共享。建立健全园区平台开放共享管理机制,为区内企业提供优惠服务。建立园区服务平台共享协作网,优化配置,最合理地整合园区资源。 三是创办园中园。依据市场导向、自愿合作、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组织引导州(市)之间共建园区,努力扩宽发展空间,合理共享资源。积极寻求与发达地区政府、开发区、大企业或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探索共建园中园,实现不同园区土地、资金、政策的资源优化配置。合作范围可涵盖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产业打造等方面。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一流的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一批知名研发机构在园区聚集,在园区内兴建以院士工作站、流动博士站为载体的科技园。 四是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如在滇中工业区的建设中在关注地理空间分布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园区建设已取得成果的嫁接应用,应将全省已有的各种国家级的开发区品牌整合搭接起来,一方面能使滇中产业园从建设初期就能高起点拥有国家级的品牌,避免“大骨架、小帽子”的尴尬,为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提供更优政策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各原有国家级开发区从省级层面调结构、创特色、顺产业突破发展制约瓶颈的良好时机。建议由各国家级开发区按就近原则参与到滇中工业区的建设中去,扬长避短,建设各类特色园中园。由省里统筹,从建设投入与效益成果分配上出台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推陈出新,发展不断代,成果发新芽,建新能快速”的效果。 五是统筹谋划经济建设过程中新型工业产业发展起步建设初期的格局定位,以适应长远发展的需要,起步能实现高标准。如将昆明空港经济区的开发建设纳入滇中产业新区的建设范畴,高位规划建设,强力推进发展,形成新型现代工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和示范园。 四、更加深入、策略地实施对外开放合作,通过“承力借势”提高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提质增效”。 一是构建对内对外开放园区支撑的合理格局。建议加快推进滇桂(文山—百色)跨省经济合作区建设。同时,根据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与四川省各级政府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建设楚雄—攀枝花,昭通—宜宾跨省经济合作区。《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到了3个境外经济合作区,目前我省仅在老挝赛色塔有所谋划,建议尽快制定皎漂、密支那2个境外园区的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应尽快全面启动建设。同时,学习借鉴中马钦州产业园的建园模式和发展经验,鼓励海外国家(地区)在我省建立海外产业园。 二是扩大园区对外经贸合作。大力支持园区外向型企业发展,鼓励园区内有实力的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省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于“走出去”开展国际经营的企业,要加大资金支持,严格执行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项目审批、企业人员和货物进出境手续和外汇管理手续。特别政府应建立“走出去”企业的法律援助平台,为他们在外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提供援助,提高其生存能力。 三是选择一些具备条件的园区,围绕促进区域发展或推动改革开放的一些重大综合任务进行试点、试验、示范,打造一些特殊功能区或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等,为实现全面科学发展和体制创新探索有价值的经验,并以此来抓住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强力推进的战略机遇,开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自由贸易园区探索实践,积极奠定基础、创造条件向国家争取创建云南自贸区。 五、加强政策研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转变经济发展考核模式,完善健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园区建设管理新机制。 一是成立省一级强有力的高位园区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全省园区建设开发的管理协调,实现高位指导,高位整合。 二是尽快调整出台园区建设运行考核新制度,确实将园区建设中暴露出来的长期以gdp指标为导向形成的干部不尊重客观发展规律体现出的发展短视行为给予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