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是一项惠及民生、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统工程,当前,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还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一是认识不高不深,部分干部群众无主人翁意识,工作不主动,观望等待。二是我省贫困县比例较大,县级财力不足,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县,农户筹集建设资金困难。三是由于中央、省对各项建设的配套补助资金不足,加之近年来土建工程建设成本逐年增加,资金问题成为影响各项工程建设进度的瓶颈问题。四是项目审批程序复杂,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和工程项目成本增加。五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长期计划,非示范点的规划滞后性较大,整体规划不精,生态文明的“文章”不实。为加快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我们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凝聚全民合力。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美丽家园建设宣传报道,明确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营造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好典型、好做法、好经验,帮助广大农村群众强化主体意识,增强美丽乡村建设责任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增强群众幸福感。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通过多载体带动,全方位推进,让农民群众不断提高道德素养、科技务农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推行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拓宽农村民主管理渠道,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三、大力发展经济,高度整合资金,全面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巩固传统种植业、养殖业,调优一、二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认真研究目前国家及各省对农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建设资金及补助资金方面的投入政策,全力以赴做好补助资金的申报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补贴资金支持。通过整合资金,将现有的涉及农口的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民居地震安居工程、整乡推进、民族示范乡(村)等项目和资金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使用,确保各在建项目资金需求。
四、强化环境治理,构建美丽乡村。围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农村要重点整治土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和臭水坑、污水坑、粪便坑。各地要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庄整治,促美好家园建设;要加强和金融系统的协调配合,扩大对农村道路、供水、排水、环卫设施的投入,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长效机制,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和扶持各行各业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中。
五、努力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美丽乡村教育行动计划”,做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工作,通过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中国梦•健康梦”为主线,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努力方向,加快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向“看好病”的服务转变,实现“病有所医、人人健康”的目标。同时,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解决好城乡居民养老问题,切实抓好城乡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素质提升,积极推广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信访等方面文明执法、高效、优质工作的经验,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六、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坚持以良好官风带民风树省风、州市风、县风,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自觉抵制“慵”、“懒”、“散”等不良作风,影响和带动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结合目前,全省正在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工作,着力开展“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促发展”活动,开展美丽行业、美丽行业人员、美丽机关、美丽公务员行动,进一步强化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发社会各界和各级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全方位、高效率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七、规划先行,引领建设,梯次推进。围绕重点,以打造可行、可学、可推的示范样板为原则,提出重点打造的“八项工程”目标任务,即城乡一体发展工程;做优做精中小城镇、做特做美乡村集镇,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特色农业壮大工程等。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对乡村人文景观、特色村落、古宅古树、自然环境的保护,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村庄品位,彰显地方特色。落实各州市(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村镇规划管理职责,规范农民建房管理;组织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农村个体建筑工匠培训,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免费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和品质;适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研究,推广先进经验;完善农村危房改造的激励机制,促进美丽乡村发展。
八、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整体推进。以现代农业点、美丽乡村建设点和乡村旅游点建设为突破,串点成线,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相结合,突出各地特色,培育旅游品牌。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大社会参与力度,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用好用活资金和政策。积极开展“村企共建”和“村银共建”活动,引导企业项目资金更多地投向“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探索出支持美丽乡村整体改造建设贷款模式,以项目为支撑,支持到村、支持到户、支持到项目为主,努力破解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瓶颈难题。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出发,广泛吸纳当地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建筑特色等要素,使更多的资源能够投入到民房提升改造工程当中,打造一批环境优美、亮点突出的示范样板村。
|